1、二次沉淀池有什么特點?
二次沉淀池的特點:在作用上的特點,它除了進行泥水分離外,還進行污泥濃縮,并由于水質、水量的變化,還要暫時儲存污泥。
2、什么是水體自凈?
水體自凈:受污染的河流經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降低或轉化,水體恢復到原有的狀態(tài),或者從最初的超過水質標準降低到等于水質標準。
3、什么是污水慢滲濾系統(tǒng)?
污水慢速滲濾是讓污水慢慢通過土地,由于自然滲透過濾而使污水凈化的作用。適用于滲水性良好的土壤和蒸發(fā)量小,氣候濕潤的地區(qū)。
4、什么是污水快滲濾系統(tǒng)?
適用于滲透性非常好的土壤。如沙土、礫石性沙土等。污水槽至快速滲濾田表面后很快下滲進入地下,最終進入地下水層。
5、厭氧反應有幾個階段?分別是什么?
厭氧反應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有機物在水解和發(fā)酵細菌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及其產物。
第二階段是產氫產乙酸在細菌的作用下進一步轉化成氫、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階段是甲烷發(fā)酵階段(堿性發(fā)酵階段)通過兩組不同的產甲烷菌的作用,一組把氫氣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另一組是乙酸脫產生甲烷。
6、什么是兩相消化?
兩相消化就是把厭氧消化有機底物的產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分開。
7、污泥的物質成分有什么?
污泥中物質的成分可以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
根據污泥的來源,可分為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腐殖污泥、熟污泥與化學污泥。
8、機械脫水包括哪些?
機械脫水:真空過濾脫水、壓濾脫水、滾壓脫水、污泥的離心脫水。
9、污泥的穩(wěn)定目的是什么?
污泥的穩(wěn)定目的:是消除污泥中散發(fā)的臭味和殺滅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
10、什么是吸附作用?
利用多孔性固體(如活性炭)或絮體物質(如聚鐵)將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吸附在固體或絮體的表面上或微孔內,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稱作為吸附處理。吸附的對象可以是不溶性固體物質,也可以是溶解性物質。
11、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有什么特點?
物理吸附特點:吸附熱較小,低溫就能進行,吸附是可逆的,吸附基本沒有選擇性。
化學吸附特點:吸附熱較大,吸附是不可逆的,吸附有選擇性。
12、什么是樹脂密度?
樹脂密度:一般指濕真密度和濕視密度兩種表示方法。濕真密度與樹脂層的反洗強度、膨脹率以及混合床和雙層床的樹脂分層有關,濕視密度則用來計算離子交換器所需裝填濕樹脂的數量。
13、淋水填料有什么作用?
淋水填料的作用:是將配水系統(tǒng)濺落的水滴,經多次濺散成為微細小水滴或水膜,增大水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延長接觸時間,從而保證空氣和水的良好熱,質交換作用。
14、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種手段和技術,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分離去除,回收利用,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一般分為給水處理和污水處理。
15、五個水的測量指標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條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機物所需的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綜合指標。
理論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種有機物的理論需氧量。通常是指將有機物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論值(即按完全氧化反應式計算出的需氧量。
總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主要是有機物質在燃燒中變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需要的氧量,結果以O2的mg/L表示。
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
總有機碳(TOC): 是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
16、什么情況采用生化法處理?
一般認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適于采用生化法處理。
17、生活飲用水的衛(wèi)生標準是什么?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物理指標:色,渾濁度,臭和味。
18、什么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
水體富營養(yǎng)化是發(fā)生在淡水中,由水體中氮、磷、鉀含量過高導致藻類突然性過度增殖的一種自然現象。
水體富營養(yǎng)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氮、磷、鉀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緩慢、更新周期長的地表水體,使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長繁殖,使有機物產生的速度遠遠超過消耗速度,水體中有機物積蓄,破壞水生生態(tài)平衡的過程。
19、什么叫溶解氧?
溶解在水體中的氧被稱溶解氧。水體中的生物與好氧微生物,它們所賴以生存的氧氣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 物對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20、現代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作用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
21、什么是膠體的穩(wěn)定性?
膠體的穩(wěn)定性:是指膠體粒子在水中長期保持分散懸浮狀態(tài)的特性。
22、什么是電動位?
動電位:膠體滑動面上的電位即ζ電位。
23、憎水膠體怎樣結成大顆粒?
對于憎水膠體而言,要使膠體通過布朗運動相互碰撞而結成大顆粒,必須降低或消除排斥能峰,降低排斥能峰的辦法是降低或消除膠粒的ζ電位。
24、吸附架橋的作用是什么?
吸附架橋作用是指高分子物質與膠粒的吸附與橋連。
25、格柵有什么作用?
格柵的作用:用以攔截較粗大的懸浮物或漂浮雜質。
26、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溫,水的pH值和堿度,水中的懸浮物濃度以及水力條件。
27、沉淀有幾種類型?分別是什么?
沉淀有四種類型,它們分別是:
自由沉淀:顆粒在沉淀過程中呈離散狀態(tài),其形狀、尺寸、質量均不改變,下沉速度不受干擾,各自獨立地完成沉淀過程。
紊凝沉淀:顆粒在沉淀過程中,其尺寸、質量及沉速均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擁擠沉淀:顆粒在水中的濃度較大,在下沉的過程中彼此干擾,在清水與渾水之間形成明顯的交界面,并逐漸向下移動。
壓縮沉淀:顆粒在水中的濃度很高,沉淀過程中,顆粒相互接觸并大部分地受到壓縮物支撐,下部顆粒的間隙被擠出。
28、按池內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為哪幾種?
按池內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為平流式、斜流式、輻流式、豎流式。
29、濾料層內雜質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濾料層內雜質分布規(guī)律:在過濾開始階段,濾料比較干凈,孔隙也較大,水流剪切力較小,粘附作用較強,此時,水中顆粒首先被表層濾料截留,隨著過濾時間延長,濾層中雜質增多,孔隙率逐漸減小,特別是表層細濾料,水流剪切力增大,脫落作用增強,最后被粘附上的顆粒首先脫落向下層移動并被下層濾料截留。
其結果是:在一定過濾水頭下,濾速將急劇減小,或者在一定得濾速下水頭的損失達到極限值,或者由于濾層表面受力不均勻而使泥膜產生裂縫時,大量的水流自裂縫中流出,造成水中雜質顆粒穿透濾層使出水水質惡化。
30、提高過濾效率的途徑有哪些?
提高過濾效率的途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濾層含污能力,便出現了“反粒度”過濾,即順水流方向,濾料粒徑由大到小,由于上向流及雙向流濾池結構復雜,不便沖洗等原因。
31、均質濾料由什么組成?
均質濾料組成:均質濾料是指整個濾層深度方向的任一橫斷面,濾料組成和平均粒徑均勻一致,而并非指濾料粒徑完全相同。
32、什么是負水頭現象?避免的方法有哪些?
負水頭現象:在過濾過程中,當濾層截留了大量雜質,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處的水頭損失超過該處水深時出現的現象。
避免出現負水頭的方法:是增加砂面上水深,或者濾池出水位置等于或高于濾層表面。虹吸濾池和無閥濾池不會出現負水頭即是這個原因。
33、普通快濾池反沖洗水供給方式有幾種?
普通快濾池反沖洗水供給方式有兩種:沖洗水泵和水塔。
34、什么是折點加氯?
當水中有機物主要為氨和氮化物,其實際需氯量滿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長緩慢,一段時間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點后自由性余氯出現,繼續(xù)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點加氯。
35、活性污泥法有哪幾個系統(tǒng)?
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除系統(tǒng)組成。
36、什么是污泥指數?
污泥指數(SVI):是指曝氣池出口處混合液經靜置沉淀30min后,每克干污泥所占的容積,以mL計。
SVI值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緊密,無機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值過高,說明污泥難于沉降分離,即將膨脹或已經膨脹,必須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